群英荟萃上海交大 前沿探讨海洋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首届思源海洋会议成功举办
作者:谢安琪 供稿:海洋学院 编辑:谢安琪 摄影:朱本华 发布日期: 2019/07/01

2019年6月2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首届思源海洋会议在徐汇校区校史馆召开。来自海内外海洋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进行科学研讨,共商海洋学科美好未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上海交通大学双聘院士苏纪兰,海洋学院院长周朦教授、陈大可院士,船建学院院长廖世俊,以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刘秦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谢尚平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书记,中科院南海所杜岩副所长、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春在主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刘征宇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学院张书文院长等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思源海洋会议(Shanghai Ocean Conference)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主办,旨在汇聚海内外海洋科学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构筑面向未来的学院人才框架。首届思源海洋会议以“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为主题,基于目前在科学界和社会上备受关注的气候变化方向,结合学院多学科国际化复合型发展的趋势,进行关于气候变化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相互作用的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周朦主持。林忠钦向在场嘉宾讲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以及学校海洋专业的发展史。他表示,人类对海洋的理解仍然具有很大的不足,中国对此更加不足。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国要强,海洋一定要强。此次会议以“思源”作名,十分具有意义,他希望该会议能够成为国内外专家、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优秀平台,定期举办论坛,最终将思源海洋会议办成高水平、权威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会。

周朦对各位领导专家、青年学者以及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他从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的校训引出思源海洋会议的由来和宗旨,他表示思源即“不忘初心”,就是回到做科研的初心,对自然的好奇,索求对问题的解答,因此思源海洋会议将是一个自由表述自己的科学问题和发现的科学讲台,是一个自由责疑和自由辩护的科学法庭,也是科学家的自由信息交流和介绍所。陈大可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建海洋学院是部部共建、探索创新合作机制体制的尝试,这个尝试是创新的、双赢的。对于此次会议,他也表示了强烈的认可,并寄予无限期望,希望做成海洋学院的知名品牌。廖世俊对会议的召开致以诚挚的祝贺,他表示船建学院与海洋学院是兄弟学院,海洋工程与海洋学院相辅相成,日后船建学院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思源海洋会议和海洋学院发展。

主旨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建老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谢尚平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书记分别以《Multidecadal Modulations of Key Metric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和《新型海洋、台风与气候模式建立》为题作了严谨精致的演讲,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随后的会议共分为“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热带海洋环境变化”、“印度洋-太平洋和季风变率”以及“青年学者论坛”四个环节。俄亥俄州立大学刘征宇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春在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刘秦玉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杜岩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董昌明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C. R. Mechoso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罗义勇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广东海洋大学张书文教授、河海大学程旭华教授、北京大学杨海军教授、香港大学李金豹副教授、中科院大气所李熙晨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刘琳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分别在相应环节针对研讨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相关阐述。每个报告之后,与会嘉宾纷纷进行提问,展开热烈讨论,会场内学术气氛十分浓厚。

“青年学者论坛”中汇聚了多位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和年轻学者。海洋学院李巍书记首先介绍了学院的人才架构和招聘计划,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周磊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万占鸿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张洋讲师、国防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戴海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宇等嘉宾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6月30日上午,首届思源海洋会议圆满结束。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为他们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海洋科学前沿及热点研究领域开展充分的交流,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将坚持以“饮水思源”为启示,不断发展建设,为中国和世界的海洋事业贡献力量。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官网-上海交大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