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子脚步】Day3“心系海洋,走向蔚蓝”实践团队青岛参访第三日
作者:吴劲楠、郭春江 供稿:学生工作办公室 编辑:许艳 摄影:王凯朋 发布日期: 2019/07/26

为进一步落实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以培养海洋学子的家国、行业情怀为目标,深入推进就业引导工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赴海洋学科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就业和发展,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学院于7月23日-25日组织“心系海洋,走向蔚蓝”学生实践团队,由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许艳带领8名硕博学生赴青岛开展就业实践活动。青岛地区汇聚了国内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海洋科技力量,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任务,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海洋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

7月25日,实践团成员走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科学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上午,团队来到青岛市市南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研参观,中科院海洋所刘传玉研究员、李一凡老师等人接待实践团一行。

首先,团队成员在展厅详细了解了中科院海洋所的发展历程、科研成果和战略布局。海洋所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60多年来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致力于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是中国科学院A类研究所,在国际海洋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刘传玉老师介绍说,研究所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科技专项,积极致力于深海技术装备研发、深海研究体系建设及深海极端环境与战略性资源探索的先导性研究。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为代表的科考船队,承担了海洋地质及资源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动力与大洋环流运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海洋水产养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重要的海洋科研任务,获取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在深海探测技术及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使我国有能力真正走向深海大洋。

接着,李一凡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所内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她指出,大数据中心将整合船基调查数据、定点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海洋模式数据及国际共享数据,打造海洋基础数据平台和综合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数据与计算的融合贯通,加速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团就洋流立体数据监测及模式分析、台风路径预测及风浪预警等问题与老师进行的深入讨论。

最后,刘传玉老师做报告详细介绍了他所在的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人才团队和科研情况。实验室的定位面向国际海洋科学前言和国家重大需求,主要研究海洋环流动力过程及气候环境效应,海洋波动及其相关动力过程及海洋系统模拟、预测和遥感探测等方向,重点关注西太海洋环流变异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及印太海域和中国近海关键动力过程、变异机理及其预测等问题。实验室涌现了毛汉礼、胡敦欣等国内外知名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发现和原创性理论成果。

下午,实践团队前往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自然科学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调研学习。海洋一所人事教育处处长沈继红等接待了实践团一行。

首先,沈继红在海洋一所会议室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海洋一所的历史沿革、人才队伍和科研成果,并就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海洋一所隶属于自然资源部,始建于1958年,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服务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海洋科研实体。

随后,实践团一行参观了海洋一所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计算中心的先进设备与发展模式,并通过2008年浒苔打捞以及2011年日本核泄漏物质漂移预测等案例生动的介绍了计算模型的实际应用。海洋一所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主要负责大规模数据处理、业务化海洋学系统开发和信息传输与可视化实现等业务。

通过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调研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更多海洋科学相关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也对中国海洋研究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励着同学们投身海洋探索和研究的广阔事业。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官网-上海交大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