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二氧化碳在南极普里兹湾的陆海输送及其对深海酸化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20/12/07

报告人:祁第,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邀请人:张瑞峰

时间:2020年12月9日,周三,13:00~14:00

Zoom会议号:93146306682   密码:917197

https://zoom.com.cn/j/93146306682

 

报告摘要:

南大洋是一个强大的碳汇,泛南极洲,特别是在深水形成区具有碳封存的巨大潜力。普里兹湾(Prydz Bay)是南大洋深水形成区的第四个源头,也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人为CO2)最强烈的汇区,也有可能进行深海二氧化碳(CO2) 运输。那么普里兹湾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是多少?普里兹湾陆架碳流出通量是多少?去向如何?陆架碳的输送对深海海盆的影响是什么?报告将介绍南极普里兹湾夏季人为碳的吸收及输送,架碳泵对总溶解无机碳(DIC)、人为CO2的输送效率,量化了陆架碳泵的输出通量,且进一步评估了这种陆架碳的输送对深海海盆的影响,并由此揭开环南极陆架在人为碳封存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全球海洋的潜在影响。

 

报告人简介:

祁第,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从事极区海洋酸化与碳循环研究,在探索北冰洋酸化年代际变化过程、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1)构建和剖析北冰洋碳循环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发现1994-2017年间北冰洋酸化水体快速扩张,范围和速率都远高于全球其它大洋;2)提出“跨等化学线酸化”新理论,揭示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协同作用是导致快速酸化的驱动机制。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封面文章), Marine Chemistry, Biogeoscience,科学通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17篇学术论文。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和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官网-上海交大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